相信對於大部分剛跳進攝影坑的新手來說,第一個會遇到的挑戰就是要理解曝光三角吧:甚麼光圈越大數字越少、快門速度影響曝光時間、同時又要考慮菲林感光度等問題⋯⋯

一大堆設定需要考慮,導致一卷36張的菲林當中,能夠成功拍攝到可看的照片可能只有十張不到。

 

想當年筆者也花了不少時間才能掌握到曝光三角的原理,找到成功拍攝一張曝光正確的照片所帶來的滿足感。

正是學習過程中會經常遇到的挫敗(和財務壓力),令很多新手不是直接棄坑,就是只敢徘徊在傻瓜相機的領域上,不敢進一步挑戰單反相機。

 

而在傻瓜機到單反這兩個領域之間的斷層,便恰恰是由本篇文章的主角 — Nikon EM 來填補。

 

 

Nikon EM 於1979年出推,主打輕便小巧的機身和簡單易用的操作,目標市場就是以攝影新手和女性用家為主。

EM的外觀確實很美,驟眼看好像與一般單反的外型無異,可是筆者認為它的機身和五稜鏡組件的比例比較和諧,全黑的機身更是令人愛不釋手。

 

它的大小也與當時主打輕巧的競爭對手相約,例如Olympus om-1 (1972) 和Pentax MX (1976)。EM的機身重量只有460g,甚至比om-1的490g還要輕!

可是即使EM為了減重而使用了更多的塑膠組件,但不論是外表還是手感,卻依然感受不到一點廉價的感覺 — 筆者也是翻查資料才知道,有很多以為是金屬製的組件實際上其實是塑膠造的。

 

 

可是EM除了以上的優點之外,還有一個重點是比它的對手更優勝的 — 那就是其更為簡單易用的操作。

 

Nikon EM 的快門轉盤

 

到底使用EM有多簡單?仔細一點看的話你就會發現:它的快門轉盤竟然只有3個選項!沒錯,EM就是一台擁有自動快門的光圈先決相機。

用家只要把快門撥到 ”Auto”,相機就會自動使用合適的快門,範圍從1秒到1/1000秒;也就是說用家只需要把心思花在調較鏡頭上的光圈和對焦就行了(甚至可以一直設定在同一個光圈只管對焦喔)!

看,這簡單程度已經直逼傻瓜相機了吧?

 

要注意的是Nikon EM是混合快門,要使用自動快門就需要上2顆LR-44電池。一但使用途中沒電的話也不要緊,快門轉盤上的另外兩個選項皆是機械快門:一個是B快門 (B),一個是一檔1/90秒的快門 (M90)。

當然只有一檔快門是不夠用的,所以還是乖乖帶上後備電池以防萬一吧。

 

至於EM的其他功能和配置則與一般入門單反無異:自拍桿、內置中央重點測光、ISO轉盤,一目了然。

犧牲掉多餘的進階功能,換來的是更輕巧的體積、簡潔明亮的外表和簡單舒服的操作體驗,相信這就是入門單反的使命。

 

 

回到本文的主題 — 一台這樣簡單的相機,可以如何幫助攝影新手過渡到專業單反的世界?這可以從兩方面說明。

第一,作為一台價格實惠的相機,它可以提供較低的門檻讓新手也能體驗單反的操作感。要知道攝影的世界裏,除了一些基本的硬知識需要掌握,更重要的其實是攝影師的「感覺」。

 

在購買更進階的相機前,EM可以讓用家先熟習操控一台單反的感覺:感受相機的觸感、對焦環和光圈環的扭動、按下快門的回饋等等,當你對相機越熟悉,對於後續使用進階型號便越得心應手。

即使最後決定不入坑的話,EM在二手市場的親民價格也讓你不至於在一開始就投入太多資金;

而如果你希望更進一步換進階一點的相機,只要你的EM仍然保養得宜、操作正常,也依然可以保持一個好的價錢喔~

 

Source: pudding.tsai @ Instagram

 

第二點是EM即使簡化了攝影的流程,但依然保留了傳統單反的特性,對於學習攝影還是很有用的。

透過自動快門的幫助,用家可以先理解光圈的原理,掌握了才再學習快門的使用,一步步來的話可以減少很多混淆和挫敗感。學習任何東西都不能夠一步登天,攝影更是如此。

所以能夠找到一條合適的道路也是非常重要的!

 

Source: limityourexposuree @ Instagram

 

說了這麼久,你也有對Nikon EM心動嗎?現在有一個好消息向大家宣佈 — 為慶祝新開業,Glad Studio將會送出一台Nikon EM連Nikon Non-Ai Micro-NIKKOR-P Auto 55mm 1:3.5鏡頭!

活動直到9月30日結束,想知道如何贏取這份獎品?點擊以下連結了解更多吧~

https://www.gladstudiohk.com/pages/new-events

 

Written by Ian